目前多数大企业均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布局全球市场方面,海外市场的争夺已经成为许多光伏企业的首要战略。
而国内下游电站市场的企业,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,多数企业迫于资金压力纷纷抛售电站,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民营企业,有一部分甚至已濒临破产,还有的被列入了失信名单,改行的人原来越多,光伏朋友圈在近段时间内甚至微商激增。
时过境迁,有人认为“531”规范了产业的无序发展,使狂飙突进的行业回归正常。直接的证据有,系统成本降低了30%,部分优质项目甚至提前实现了平价上网,2018年还实现了弃光电量和弃光率“双降”,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的发展布局也进一步优化,等等。
更有业内专家表示,“光伏政策正引导产业走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”。
当然,也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,甚至深感不满。
不知道是不是正是由于这些分歧,才导致2019年的政策迟迟未能出台?
据曾参加过座谈会的多位人士大胆推测,从征求意见的频率和磋商结果来看,2019年的光伏政策会在近日出台,有人甚至明确预测了发文的具体时间。
综合各方分析来看,今年的政策思路整体上比较积极,但也有一些执行细节可能会给业内企业造成困扰。特别是所有项目都需竞价的规定,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势必将加剧行业竞争,甚至会出现恶意捣乱的情,这也让不少项目开发企业对进入补贴目录更加没有信心。
当然,在政策未正式出台之前,谁也无法预估它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,但想来,至少与令人心悸的“531”相比,不会更坏到哪里去。
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。对于许多业内企业来说,在等待政策的同时,更不应该放弃创新,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着力,不断打磨自身品牌影响力,走品牌化、品质化之路,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。